时 间 记 忆
<<  < 2011 - 12 >  >>
1 2
3 4 5 6 7 8 9
10 11 12 13 14 15 16
17 18 19 20 21 22 23
24 25 26 27 28 29 30
31

最 新 评 论

最 新 日 志

最 新 留 言

搜 索

用 户 登 录

博 客 相 册

我 的 圈 子

我 的 好 友

友 情 连 接


 
 
道貌岸然与装神弄鬼 
[ 2006-12-29 16:47:00 | By: tysw ]
 
        说到道貌岸然,不能不说道学,说到道学,就不能不说它的创始人程颐和朱熹先生。

  大宋朝的程朱两位先生,是中国思想史上非常著名的两个人。他们创建的理学(当时称道学),在其后统治了无数中国人的思想。

  程朱两位老先生主张“存天理,灭人欲”,天理是善,人欲是恶。一个人必须努力减少自己的欲望,欲望越少,越接近圣人的境界。减少欲望的方法是:无时无刻不在思念道德,无时无刻不思念忠君爱国,除此别无他途。

  我们一定会认为,作为道学家老祖宗的朱熹,肯定和阉过的一样,没有欲望。但其实不然。据柏杨先生的《中国人史纲》介绍,朱熹担任浙东地区高等法院院长时,跟台州太守唐仲友争夺漂亮的妓女严蕊。严蕊不但漂亮,而且很会写诗填词,是著名的爱情诗人。但严蕊喜欢唐仲友,不喜欢朱熹,估计是道学家的道貌岸然让人生畏,让严蕊觉得没有情趣。

  朱老夫子一怒之下,连续十次上书弹劾唐仲友,同时以“与唐仲友有染,有伤风化”借口,将严蕊打入大牢,严刑逼供,但严蕊就是不承认和唐仲友有染。朱老夫子大不惑不解,就派人问严蕊,说你不过是一个卑贱的妓女,即使承认了和太守有私情,也不过打几十大板而已,何苦和朱老夫子对着干呢?

  严蕊说,我身为贱妓,纵然承认与太守有染,也罪不至死。但我怎么可以随便污陷士大夫呢?即使被打死,我也不能这样做啊。这几句话掷地有声,让朱老夫子老羞成怒,让人再狠狠地打,严蕊几乎被打死。

  这个事最后闹到皇上那去了,但皇上认为这是文人之间在争闲气,就把朱熹调走了。朱老夫子一走,严蕊也就出狱了,毕竟人家没什么大错。严蕊出狱后,感慨万分,竟吟出一首名传千古的词:

  不是爱风尘,似被前缘误。花落花开自有时,总赖东君主。 去也终须去,住也如何住。若得山花插满头,莫问奴归处。

  通过这件事,在朱老夫子身上,我们没看到天理存在,也没有看到他灭了什么人欲。反倒是在严蕊身上,我们看到了人性。

  后世出现的道貌岸然这个词,就是形容这种伪君子和假道学。所谓的“存天理、灭人欲”,是道学家对别人的要求,至于他们自己,男盗女娼,蝇营狗苟,什么事都做的出。

  现在,道学虽然没有几个人相信,但道貌岸然的道学家依然长盛不衰。这有他存在的道理。比如,如果我们看了朱老夫子的言论,肯定对其肃然起敬。能想出这些人做不到的道德要求,他自己肯定不是人啦,要么是神,要么是鬼。其实,道学家想要给你的,就是这种感觉。或者说,是道学家们在装神弄鬼。

  道貌岸然和装神弄鬼何以蔚然成风?因为道貌岸然可以显示出自己是正人君子,道德品质要高人一筹。装神弄鬼则可以制造神秘感,让人心生敬畏,转而又生甘愿俯首称臣之念。

 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官员西装革履,道貌岸然,威仪无限,好像不食人间烟火,给我们的感觉不是神就是鬼。但当其落马之后,无不原形毕现,丑态大白于天下。或查出巨额贿赂,或生活腐化,包二奶,养情人。于是,我们知道,他们平时都是在装神弄鬼。

  但道貌岸然和装神弄鬼已然成了一些官员的法宝,非此不足以服众。看看一些会议就知道,这主席台上的人就和道士做法差不多。道士做法是神色凛然,口中念念有词。领导开会也是如此,大义凛然,念念有词,道理一套又一套,但却和道士的咒语差不多,怎么听都像是另一个世界的语言。除了让我们更加糊涂以外,好像用处不大。

  柏杨先生说,一个人的官性越大,人性越少。这话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道貌岸然、装神弄鬼。

 
 
发表评论:
 
天涯博客
天涯博客欢迎您!